欢迎访问福建江夏学院!

新闻资讯

“皖”美启航:校星火实践队探访安徽科创高地与红色地标,解码新时代思想伟力

供稿:校团委 发布日期:2025-08-11浏览次数:10

7月12日至17日,福建江夏学院“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星火实践队作为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跨越八闽大地,深入江淮沃土,在安徽合肥、阜阳、芜湖等地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先后调研安徽创新馆、比亚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科技创新企业,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参观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体验、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体悟领袖思想伟力,汲取科技创新力量,砥砺强国使命担当。

探访创新高地解码报国引擎的“安徽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终聚焦科技创新。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创新馆考察时强调“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实践队第一站便来到这一国内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展馆——安徽创新馆,参观“创引擎”“创智慧”“创未来”三大主题展区,量子通信、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展项令人目不暇接。队员们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聆听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战略布局。校“青马”学员、金融学院22级学生张俊哲难掩激动之情:“置身馆内,科技创新的浪潮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创新生态的缩影。作为新时代青年,深感科技报国的使命在肩,我将以‘挑战杯’竞赛等为平台,力争取得更多创新实践成果。”队员们纷纷表示“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硬核实践令人振奋,未来将立足专业领域,为核心技术攻关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随后,实践队前往比亚迪、纽龙船舶、奇瑞汽车、埃夫特智能装备等企业调研。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制造到“大国船心”,从全流程数据驱动的高效排产到5G全链接工厂,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殷切嘱托正在八皖之乡落地生根。面向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科技展示墙,实践队指导教师曾正滋开展现场教学:“创新不是孤胆英雄,就像比亚迪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了阜南整个供应链智能化升级。创新体现在智能化车间的精益流程里,更闪耀在绿色能源的研发中。”校“青马”学员、海峡财经学院23级学生林浩轩深受触动:“这些智能化、柔性化的冲压、焊接、总装生产线令我震撼,更让我读懂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深刻内涵”。

联动高校智慧共绘育人兴邦的“时代答卷”

实践队走进科技底蕴深厚的合肥工业大学,与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展开座谈。实践队师生通过观看合肥工业大学主题宣传片《追梦之光》,了解其“工业报国”的厚重校史与“特色鲜明、工科见长”的办学成就。双方就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搭建实践研学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进行深入交流。座谈结束后,实践队员参观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从淮河之滨到工业报国”的历程,更让队员们读懂了一所高校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担当。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队员们来到另一座创新高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队员们在专业人员讲解下,深入了解中科大构建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创新生态。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九周年展示墙前,实践队指导老师张彩云讲授现场微课:“九年前,总书记在这里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我们看到这些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成果,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勇当开路先锋。”校“青马”学员、海峡财经学院23级学生翁馨分享道:“这些成就让我深切体会到青年作为‘创新先锋’的使命。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将青春奋斗投入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探寻红色沃土淬炼青春向党的“信念之光”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安徽首站考察王家坝闸,盛赞“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实践队员们走进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千里淮河沧桑蒙洼”“顾全大局舍家为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同舟共济风雨战歌”等七个主题展馆,回顾王家坝人民群众参与淮河治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的光辉历程,深切感悟一代代治淮人“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一个个抗洪故事感人肺腑,一张张老照片震撼人心,队员们在亲身体验中领会和把握王家坝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实质。

“防洪不仅是人定胜天的豪迈,更是科技赋能的精准实践。”站在王家坝闸上,校“青马”学员、法学院23级学生张梦晗即兴带来一堂“青马学员说”微团课:“我们追寻总书记的足迹,从八闽大地到皖北平原,用青春的脚步丈量这片奉献的热土,以青年的视角学习解读王家坝精神的时代内涵,今后要争做精神的传承者、创新的开拓者、担当的践行者。”

站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前,队员们驻足沉思,内心为革命先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勇顽强战斗精神所深深震撼。金融学院22级学生苏妍感叹道:“如今的和平生活真来之不易,新时代的‘渡江’,需要我们接续奋斗”。

行走皖美城乡触摸幸福民生的“温暖画卷”

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的骆岗中央公园的绿色蝶变,成为新时代城市转型的生动注脚。实践队员踏入这个由废弃机场华丽转身的“城市绿肺”,实地调研公园如何保留航空跑道、航站楼等历史记忆载体,并巧妙融入休闲运动、航空科普、生态教育等多元功能设计,探索其焕发全新活力的密码。校“青马”学员、公共事务学院22级学生陈玮宁在调研笔记中写道:“这里的每一处设计都在回答‘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命题——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交织,生态效益与民生需求共融,正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鲜活样本。”

当实践队员们走进阜南王家坝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耳边传来缝纫机韵律十足、此起彼伏的哒哒声,仿佛在奏响乡村振兴的进行曲。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后,这个“灾后重建示范点”已发展成为带动就业的“致富引擎”。公司负责人王恒亮指着新增的生产线介绍:“生产线加了两条,员工比蓄洪前多了不少,近一半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的口号在江淮大地广为流传,“家门口就业”的愿景已然照进现实。队员们真切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乡村振兴大图景——以产业为针、以奋斗为线,正绣织出乡村发展的新画卷。

一场知行合一的熔铸,一次淬炼担当的启程。从闽江到淮河,福建江夏学院师生用脚步丈量安徽这片创新热土,在“科技淬炼大国重器”的震撼中感受中国力量,在“知识赋能县域蝶变”的实践中见证发展智慧,在“科技驱动绿色制造”的探索中触摸时代脉搏,在“舍小家、为大家”的滋养中体悟奉献精神。实践队将把此次实践的鲜活见闻转化为图文并茂的调研成果,带动更多同学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让福建学子特有的“山海情怀”与安徽大地孕育的“创新基因”深度交融,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更绚丽的创新火花。队员们坚定表示,要将这份实践感悟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