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5年暑期,我校组织679支实践团队共计4850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自治区,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围绕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理论普及宣讲、红色基因传承、科技创新研学等9个重点方向以及“河小禹”、“向海图强”、“廉洁故事青年说”、普法宣传等9个特色专项开展社会实践,引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中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
95支实践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总书记考察过的高校、企业、乡村开展实地学习调研,在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进一步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信仰信念、深厚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强化以专业所学服务地方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队成员,校“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星火实践队先后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比亚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创新高地,系统调研科技自立自强与产教融合的“安徽经验”,在安徽创新馆、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前沿阵地,体悟领袖思想伟力,汲取科技创新力量,砥砺强国使命担当;电子信息科学学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实践团前往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切身体会新质生产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校“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星火实践队在漳州东山澳角村,探访村党支部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这个昔日小渔村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振兴之路;设计与创意学院“青春赓续八闽文脉”实践队来到习近平总书记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挂钩帮扶的脱贫示范点——平潭大坪村,感悟该村在党建引领下,由“贫困村”蝶变为“富美村”的奋斗历程。

赓续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传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33支实践团队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树牢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会计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挺膺青年担当”实践团走进福州、宁德、三明等地,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座谈、参观体验、聆听讲解等形式,感悟革命精神磅礴伟力,探寻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把握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经济贸易学院“曙光”社会实践队深入位于龙岩上杭的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红色基地,接受思想与精神的双重洗礼,并向下都镇下都中学捐赠图书、开展理论宣讲;工商管理学院“沐光”实践队跨越闽赣两省的龙岩永定、上杭、长汀和江西瑞金四地,先后赴永昌楼、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挹春堂、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等交通线要站,以及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旧址,在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的生活与战斗场景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体悟“人民政权从这里走来”的厚重历史。

探寻文化根脉 创新传承路径
211支实践团队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工程学院“匠人足迹”实践队紧扣“古建新生·红色传承”主题,运用无人机航拍和手工测绘技术,为坐落在三明市三元区忠山民俗村的元代建筑四贤祠绘制“基因图谱”,留存永久数字档案,以“文化+科技”的融合构想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闽台融合 筑梦乡村”主题实践活动,先后调研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流水镇北港村、岚台融合兴旺农业基地,探寻两岸文化基因,溯源共同文化根脉,感受两岸合作脉动,深化对促进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使命的认识,为讲好平潭故事、推动两岸融合凝聚青春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建功基层
163支实践团队利用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结合专业实际和特色,广泛开展关爱老幼、普法宣传、产业调研、爱心支教等实践活动,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
金融学院“寻迹东山,金廉筑梦”实践队将思政课堂搬至漳州龙海区、东山岛等基层一线,在沉浸式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中深化服务实体、廉洁从业的金融使命认知;法学院“法创未来”青榕实践队重点围绕漳州芗城金峰开发区、南靖龙山镇等实践地企业在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治服务需求,以青春动能助力基层治理,在多元服务中践行青春担当;外国语学院“‘语’通城乡资源汇,‘智’绘乡村新画卷”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三明市泰宁县上青乡中心小学开展主题支教,为崇际村翻译文旅宣传标语和手册,以语言为桥、以文化为魂、以调研为基,在服务乡村中淬炼青春担当,为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贡献青年智慧。

践行生态理念 守护绿水青山
77支实践团队深入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绿色低碳等活动,自觉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在山水林田间践行绿色誓言,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公共事务学院“追光·河小禹”专项实践团奔赴南平,针对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开展“一次巡河”“一场河湖宣讲”“一段遗产解说”等实践,用专业智慧赋能生态治理,以实际行动守护碧水长流;国际教育学院“筑梦青春”、“红心引航”实践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观摩智能化“天地空”监测管理平台,切实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海峡财经学院“乡村振兴,‘禹’你同行”实践团前往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晋安湖公园以及闽侯青口镇水利站、溪兜水库、后福村梅溪等地,采取座谈、问卷、宣讲、巡河等形式,宣讲节水护水知识,了解河长制实施情况,学习水治理经验,推广绿色养殖模式,为有福之州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作出青年学子应尽的贡献。

沉入基层,磨砺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奉献里茁壮成长。这个火热的暑期,福建江夏学院实践团队的师生用脚步丈量大地,深入社区村寨调研民生需求,走进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中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知,在实践中淬炼过硬本领。下一步,实践团队师生们将在成果转化、项目联动等方面下功夫,把实践的见闻、感悟和思考转化为调研报告、学术论文、视频作品、文创产品等一系列有温度、效度和显示度的成果,与学校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项目、先锋实践项目以及“挑战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赛事贯通起来,以青春为笔、奋斗为墨,在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中交出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闽公网安备350121025000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