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有机融入学校思政课。11月17日下午,我校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郑传芳教授作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凌启淡、校长魏远竹、校党委副书记陈敏辉、副校长朱四海出席。


在专题报告环节,郑传芳教授深入宣讲和阐释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梳理和解读了全会的主要文献和辅导资料,并就如何推动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在教师说课环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师刘双,聚焦“六个坚持”重要原则,围绕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原则、具体建议和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展示。

在教学展示环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师黄圣,紧扣“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这一主要目标,就“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进行了教学示范;《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欧晓琳,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课程中“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教学示范。

凌启淡对集体备课会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其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突出“全覆盖”,面向学校全体学生,构建全面反映全会精神的思政课内容体系,推动全会精神融入课前备课、课堂讲授、课后实践、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要突出“融得进”,坚持因课施策、顺势而为,深入挖掘各门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脉络,实现全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话语的深度融合。要突出“见实效”,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地调研等活动,不断提升课程思想引领力、课程感染力、实践指导力,在良性互动中提升教育实效。

魏远竹、郑传芳分别作点评。魏远竹在点评中指出,此次集体备课会内容丰富、形式多元,既展现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是全校思政课教学的良好范例。他强调,要结合不同学段、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把全会精神与思政课各章节内容精准对接起来,找准全会精神与课程知识的“契合点”,推动全会精神真正走进课堂、融入教材、深入人心。

郑传芳在点评中指出,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既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又有鲜活的案例支撑,实现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并勉励在场教师要更加贴近学生,运用更为灵活的互动方式,开发更新的教学技术,把全会精神讲透讲活,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宣传部、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以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磨课和评课。

闽公网安备35012102500028号
